变废为宝绘就绿水青山,为畜牧业绿色转型按下“加速键”
当前,我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持续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畜禽粪污处理压力日益凸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已突破38亿吨,综合资源化利用率仍徘徊在60%以下,部分区域普遍存在环保技术应用滞后、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政策执行落地困难等发展瓶颈。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与《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等政策文件均明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加快推进畜牧业向低碳化、资源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着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循环发展体系。
在此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需求双重驱动下,"第三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大会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会"于2025年5月18日在青岛世博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低碳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畜牧业领域权威专家、知名学者、领军企业代表以及科研院所负责人等300余位行业精英齐聚一堂。会议通过政策深度解读、前沿技术推介、典型案例剖析和互动专题研讨等丰富形式,重点围绕粪污高效转化技术突破、环保装备智能化升级、成本控制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大会的召开,旨在为行业破解关键技术瓶颈、优化运营成本结构、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环保实践样板。通过搭建产学研用高效对接平台,加速推进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落地见效,为我国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国梁主持开幕式
中国畜牧业协会原会长李希荣
中国畜牧业协会原会长李希荣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畜牧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面临消费需求乏力、疫病防控难度增加、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三大挑战,其中每年近40亿吨畜禽粪污处理是重点。虽有政策支持且部分实践成效显著,但仍存在政策落地不足、“最后一公里”问题未根本解决等情况。他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主攻、农民主动”的“四主”联动思路,建议政府像对待城市垃圾污水一样统筹粪污处理,企业担责,加强科技攻关,通过土地制度改革,考核土壤质量来调动农民使用粪肥的积极性;还可探索县级集中处理模式,政府补贴、企业缴费、集中处理、农民免费使用,以破解粪污资源化利用难题,助力环保与产业发展。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致辞。她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畜牧业在体量大、发展稳的同时,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紧迫。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争取连续稳定的政策支持,落实好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谋划 “十五五”政策,健全政策体系;二是研发经济实用的先进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推出低成本、易操作的技术,降低粪污处理和利用成本;三是融入减排降碳宏观战略,关注甲烷排放、碳足迹等,推动发展模式转型,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沙玉圣到会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执行会长李保明主持上午报告环节。
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刘桂珍
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刘桂珍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绿色发展政策解读》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的76%提升至当前79.4%,2025年目标达80%。政策体系涵盖《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超80项文件,聚焦种养结合、粪肥还田及污染管控。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强化全程管理,提升综合利用率与设施配套率,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魏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魏莎作《GB/T44903—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畜产品>解读》的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该标准由多单位起草,聚焦畜产品碳足迹核算。明确其定义为畜产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量之和,涵盖饲料种植加工、养殖场生产、产品加工阶段,设置不同功能单位,规范系统边界与核算方法。配套畜牧业环境评估系统可实现碳足迹核算、决策和报告,助力科学评估排放、挖掘减排机会,支撑畜牧业绿色低碳转型。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副研究员杜会英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副研究员杜会英作《关于<畜禽粪肥还田技术规范>的解读》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该标准修订后更贴合实际,明确畜禽粪肥需经无害化处理腐熟,调整卫生学指标,增加液体粪肥施用方法,规范施用量计算以氮平衡为基础,特殊区域考虑磷平衡,还要求检测土壤盐分、做好记录与监测。实施后可促进种养结合,提升耕地质量,减少污染,如云南、华北等地试点已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叶小梅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叶小梅作《黑水虻昆虫转化畜禽粪便:机遇与挑战》的报告。她在报告中聚焦畜禽粪污处理与蛋白饲料短缺难题,深入介绍了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她指出,该技术利用黑水虻幼虫腐食特性,40天内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含60%蛋白质的虫体及优质有机肥,碳氮利用率高于传统堆肥,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显著降低。她指出,目前已开发出轻简化养殖设备、水产专用饲料等,在多地建立示范项目。尽管面临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认知挑战,该技术仍为养殖污染减排和蛋白资源开发提供新路径,助力农业循环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执行会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银宝主持下午报告环节。
河南牧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山
河南牧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山作《粪肥还田利用经验分享》的报告。他指出,牧原集团在粪肥还田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其构建“猪养田,田养猪”农牧循环模式,配套完整工艺设施,如黑膜厌氧池、沼液储存池等。通过多地基地试验,探索不同区域适用模式,如大安基地改良盐碱地、内乡基地推行数字化种养循环。采用多种还田方式,精准施肥,培育种养联合体,2024年惠及农田超472万亩,助农减投增收超314元/亩。同时强化风险管控与技术开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广东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环保总监郑志超
广东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环保总监郑志超作《规模猪场环保系统路径探索》的报告,京基智农探索规模猪场环保系统路径,基于华南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构建涵盖液、固、气的环保体系。液体处理采用分水分治,部分沼液还田、部分深度处理回用;固体通过好氧发酵、热解等实现能源化利用;臭气治理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多管齐下,目标实现“无臭猪场”。公司还关注环保政策,破解“达标但扰民”难题,致力于构建低成本、可持续的环保技术与运营体系,助力行业绿色发展。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熊煜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熊煜博士作《废弃过滤器处理方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聚焦畜牧业常用的玻璃纤维滤材处理难题。针对其含病毒风险及材料难降解特性,提出分类处理路径:若属一般固废(畜牧业废物 SW82)可破碎后填埋或再生;若属危废(HW49)需先预处理。具体方案包括人工或自动拆解,塑料框等回收造粒,玻纤滤纸与生物质燃料混合焚烧,炉渣用于建材生产,且焚烧过程实时监测废气,确保符合环保标准,为养殖废弃物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教授、菏泽三仪环保装备联合实验室主任卢国梁
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教授、菏泽三仪环保装备联合实验室主任卢国梁作《三仪节能型好氧发酵罐最新研究进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展示了好氧发酵设备的升级历程。从1.0传统型到2.0版节能降碳型,能耗降低40%,碳排量显著减少,依托“四大”创新节能技术体系,鲜粪处理能耗降至33度/吨。3.0版采用并网式储能系统,实现高效储能。4.0版探索氨氢燃料新型发电等,对尾气资源化利用。其氨氢发电技术小试阶段成果优异,氢气纯度超99.99%,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
青岛凯昇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裁王东
青岛凯昇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裁王东作《百万级规模鸡场粪污处理解决方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凯昇推出百万级规模鸡场粪污处理解决方案,针对蛋鸡场粪污处理难题,主推罐式发酵模式,实现粪污全密闭处理,7-10天产出有机肥。该方案通过定向研发永磁悬浮高变频送风机降低能耗,搭配智能化操作系统,解决运维难题。同时采用 “一级过滤 + 二级除臭”处理臭气,污水经 DTRO 膜处理后回用。此外,可探索“昆虫养殖+ 粪渣发酵”叠加模式,提升附加值,助力规模鸡场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董仁杰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董仁杰主持下午报告环节。
湖北德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场长王俊召
湖北德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场长王俊召作《鸡粪处理革新:构建养殖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生态闭环》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湖北德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鸡粪处理革新,构建养殖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生态闭环。公司采用先进养殖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2023年投资新建鸡粪自动风干生产线,利用鸡舍尾气热风风干鸡粪,变废为宝。该设备能耗低、处理能力强,40万羽蛋鸡项目年增收超200万元,鸡粪风干后符合有机肥标准,应用广泛。公司以科技赋能,推动养殖与生态和谐发展,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范例。
浙江大学汪开英教授
浙江大学汪开英教授作《规模畜禽场臭气减排处理技术》的报告。她指出,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2024年9月规模化率达73%,2030年目标为83%以上,但臭气污染问题突出,投诉占环境类投诉20%以上。浙江大学专家深入剖析此问题,介绍了臭气污染排放特征、危害,阐述源头减排及畜禽舍除臭技术,还提及涵盖源头到末端的多种减排处理手段,指出处理难点与关键,同时介绍相关研究项目,助力解决畜禽养殖臭气污染。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高级级农艺师吕占民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高级农艺师吕占民作《养殖废弃物处理机械鉴定与补贴》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达22.8万台(套),相关机械涉及清粪机、固液分离机等多类品目。农机鉴定通过推广鉴定和专项鉴定等方式,确保设备性能质量,2024—202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先进适用机具倾斜,常规机具单机补贴额不超15万元,专项鉴定产品和新产品可获更高补贴,旨在提升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绿色发展。
“从成本和运营效果谈环保工艺选择”主题互动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董仁杰教授主持。
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总监杨旭晨、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总监刘川、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总监陈忠、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猪场工艺经理陈欣、广东省农科院动科所副主任邓盾共同参与,大家就环保工艺如何匹配不同规模养殖场的需求,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商业模式探索,不同工艺在实际运营中的优势与挑战等话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结语:
本次会议通过汇聚行业智慧,为破解畜牧业"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困境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系统解决方案。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行业共识,更搭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共享"的现代畜牧产业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成果显著推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发展,加速了低碳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化进程,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模式创新,同时为企业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径开辟了广阔空间,注入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展望未来,在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我国畜牧业将加速实现从"传统粗放"向"智慧低碳"的转型升级。通过持续完善绿色技术体系、创新循环发展模式,中国畜牧业不仅将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将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业新生态,谱写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环保分会秘书处向第一届理事会汇报了五年工作总结,并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轮值会长寿亦丰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一届理事会轮值会长寿亦丰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刘丹丹主任汇报工作总结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国梁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国梁主持。会议选举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银宝为执行会长、广东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卫朝、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寿亦丰、河南欧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唯真、广州广兴三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文、青岛凯昇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裁王东为会长,并选举产生了环保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新当选会长合影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秘书处组成人员合影
中国畜牧业协会环保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执行会长吴银宝教授讲话
第二届理事会执行会长吴银宝在讲话中强调,新一届理事会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二是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解决技术落地问题;三是深化政策宣贯服务,推动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他表示,理事会将以提升环保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和产业协同,为畜禽养殖业绿色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